演讲PPT:

 

概念

思考=模型=知识

知识的定义:一种信息的表达,可以用来解决多种任务。

 

泛化: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泛化。

语言,给我们带来最根本的能力,是零样本泛化能力,用来沟通只是语言的副产品。

人类有了语言,所以才有第二系统,才能思考。

范式转变

三位一体结构演化模式:感知(信息系统)→ 思考(模型系统) → 实现(行动系统)

  

新范式的转变,根源上是通用的生产力,从边际成本转为固定成本。

1995年,信息获取的范式转变,谷歌只需要固定支付10亿美元,就可以为全世界提供信息检索服务。

2023年,知识获取的范式转变,大模型会思考了,模型即知识,知识和认知智能将无处不在(以OpenAI为代表)。我们当前处于 大模型 衍生出 子模型 的寒武纪时代。

下一个阶段,应该轮到行动系统了,机器人将无处不在(以特斯拉为代表)。

机遇

经济范式的转变:农业经济 → 商品经济 → 服务经济 → 体验经济 → AI经济

代表职业的转变:农民 → 工人 → 码农、设计师、分析师 → 创业者、科学家 → 人类新价值系统 

下个时代,代表性的职业将转变为创业者、科学家。核心能力不再是知识,而是 洞察、创造。

 

创业者能够参与的机会:

“信息-模型-行动”三位一体是终局,如果有三位一体的机会,必须抢先参与;自己有数据;可以自己开发模型;数据-模型-使用-数据 闭环:模型被使用之后数据可以回流,赋能自有模型。

 

大模型为先时代,如何选择应用层的创新机会?在技术上:

1、模型所在你的领域,模型进展速度是高、中、低?优先做进度高的。

2、能做三位一体的机会,大模型带来三位一体的体验程度,是高、中、低? 高的,例如 广告营销。

3、大模型对该领域的研发体系,有没有带来突破性进展?

 

另外,每个领域对三位一体的点有侧重。例如:

金融,侧重信息。

搜索与广告,侧重模型。因为搜索有一大半需求是知识获取而非简单的信息检索,本身就是要获取模型。计算广告,就是要找对正确的人,在正确的场景之下,信息化是第一批完成的,现在正处于感知模型→认知模型的升级。

健身,侧重行动。

 

游戏:大模型对游戏的颠覆极大,因为游戏从内容生产到体验的各个环节,都是大模型可以重构、加强的。游戏是世界的数字化孪生。

 

社交网络:如果你有好的内容(模型),你就有机会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社交网络。 ——比如抖音

我的洞察

广告营销体系将被颠覆

现有的商品服务推荐体系:商品和服务找人为主,人和商品匹配。靠协同过滤、相似推荐,或者人工总结打标签,来给人推荐商品。

人在其中不仅要受到各种信息干扰,还要负责各种大大小小的购买对比决策。商品服务的供给越丰富多样,这种购买决策的成本也就越高。

 

未来应该进入到大模型思考为主,人只需要交易背景信息,并对关键点决策。

人类将自己日常消耗精力的思考、非专业的决策,都交由大模型,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私人秘书。不再需要人去逛电商平台,也不再需要广告了。商家的信用和商品使用反馈,将由大模型自动书写并上到公链。

 

对于一些需要深度思考、重度决策的领域,比如投资、家装,颠覆性会小一些。

 

品牌、定位理论也将被弱化

定位理论的核心假设,是消费者在每个细分领域都只记得一个关键词。但是未来交由大模型来进行购买决策,这个假设就不存在了。

品牌的存在,是为了省去交易中的对比选择成本,降低失信风险。但如果大模型让对比选择成本极低,区块链让失信风险极低呢?

 

数字化内容的GDP占比进一步提升

当信息-知识变成固定成本之后,瓶颈将变为 物质(资源)和 能量。

随着越来越多人脱离了体力劳动、中低水平的脑力劳动,人类一定程度上不用劳动即可满足基本生存所需,剩下的追求就是体验(说白了就是多巴胺的分泌高于基线水平)。而实物的体验受限于物质资源,游戏、数字内容做为孪生世界,具备更丰富、廉价的体验可能性,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体。

 

如何选切入领域?

头部大蛋糕:消费市场,在线广告、精准推荐、电商

长尾市场:2B市场,各种细分需求

 

越是刚需,越迫切需要三位一体。例如 餐饮、医疗。

还要看这个领域 DIKW 的进度。

yuis 提交于